Re: 研究:維他命多吃傷身 咖哩防痴呆、減少腸息肉 - 養生
By Emily
at 2007-09-12T16:15
at 2007-09-12T16:15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次進來這個版 精華區都還沒逛清楚 現有板上文章就看不完了@@
也很不好意思第一篇文章就翻這麼就的文章出來回
只是看到正精采處不免一時腦筋不輪轉 有幾個疑慮想請板上高人指點
※ 引述《Naxos2000 (Naxos)》之銘言:
: 如果要挑選補充劑,寫點我的建議,請參考.
: 首先講礦物質部份
: 礦物質以螯合型式(Chelated),或有機形式的為佳
: 而氧化物形式或是無機鹽形式 等較差
: 舉個例我們平常吃的食鹽,氯化鈉,就是無機鹽
: 碘化鉀、氯化鎂等等 都是無機鹽,
: 碳酸鈣、氧化鋅、硫酸鎂、硝酸鉀 也都是無機鹽.
: 無機鹽礦物質經常有吸收率較差的問題, 而且會互相干擾.
: 吸收差,不要以為多吞兩顆就搞定,
: 問題在於每一種礦物質吸收率有的高有的低.
: 多吞兩顆有的已經過量了!
: 螯合型式的話會是一種或數種氨基酸來結合 (Amino acid chelated 螯合, AAC)
: 比如說天門冬酸鋅----鋅與天門冬酸結合,
: 有機酸的鹽,一般認為也可接受 (也有人把跟有機酸結合的叫Chelated)
: 像是蘋果酸鎂、檸檬酸鈣、葡萄糖酸鋅,等等.
: 好過無機鹽的,但是應該不如AAC 的.
: 鈣與鎂的部份有混到無機鹽是無可厚非啦,最常看到的是碳酸鈣,氧化鎂.
: 個人覺得這點可接受。不過,要求高的可剔除.
: 像牡蠣鈣 珊瑚鈣,都是吸收不太好的碳酸鈣.
: 有些廣告什麼天然牡蠣鈣 吸收多好之類的 看了笑笑就好.
: 有些動物鈣的來源會含鉛,請注意.
: 鈣鎂屬大量的礦物質.如果鈣鎂都選用是螯合型式的,
: 那麼,一天的錠劑份量可能會是四大顆。
: 只有像善X這種,每一樣礦物質都用無機鹽,
: 才有辦法做到一天一錠,而且是小小的一錠。
這段我看不懂是反諷還是補充說明
前一段提到無機鹽類形式的礦物質比較差是因為互相干擾跟吸收不好
(我以我淺薄的認知再補上一個可能
無機鹽中陰離子部分也有身體攝取量的考量
AAC或有機鹽比較不怕有多餘的擔心)
那為甚麼螯合形式的礦物質反而需要比較大量?
還是指分子比例的問題--相對於無機鹽,chelated form每一個大分子只能抓一個Ca離子
如果是這樣我的疑慮就變成 拿Ca (Dietary Reference intake,DRI) 1000mg來說
(以下兩行亂掰)
某無機鹽產品產品宣稱一錠含有500mg Ca 一天兩錠
某AAC產品因為分子比例因素所以一錠只能含有250mg Ca 一天就需要四錠
但 NAXOS大提到無機鹽吸收率普遍較差
是不是同樣到了胃腸道的有1000mg 無機鹽形式的bioavailability就比較差?
這邊我再提出一個非常非常基礎但我仍然搞不懂清楚的事情..
附一篇http://0rz.tw/5b34y 說明國內所使用的"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
雖然來源是全球最大?銷商amway XD
既然有了足夠攝取量or建議攝取量 那我在使用營養補充品的時候
怎麼去考慮到平日飲食中吸收的部分呢??
雖然是不至於超過Upper level啦..
題外話 台灣在食品添加劑的法規中 是允許
"一般食品,在每日食用量或每300g食品(未標示每日食用量者)中
,其鈣之總含量不得高於1800mg"....
最後又是一個無底洞般的問題..
就像NAXOS大會對Vit.C持保守態度(我對它是蠻OK的啦)
我對Ca也是持相當保守態度
對於體內鈣磷平衡的調控在下也有去了解過
鈣如何被體內運用 酸性下好吸收等也略知一二
只是不知道到底怎麼吃最適合自己 就像喝牛奶正反兩派都對是一樣的
: 礦物質種類要起碼有8到9種以上,
: 硒(Selenium)、鉻(Chromium)、錳(Manganese)、鋅(Zinc)、銅(Copper)、
: 鈣(Calcium)、鎂(Magnesium)、碘(Iodium),硼(boron)
鐵被排擠了 XD
這邊我也想問 有所謂酵母中就有鉻,也有所謂啤酒酵母硒(餵他們吃硒的樣子)
是不是這種的硒 鉻來源算是不錯的?
硒對男人好 嘿嘿 鉻跟調控血糖血脂也有關
這時又要抱怨一下國內的DRIs種類蠻少的@@
我手邊沒有美國官方的RDA
WIKI倒是很快找到DRI--根據WIKI 美國1997以後使用範圍更大的DRIs做完整的參考資料
http://en.wikipedia.org/wiki/Dietary_Reference_Intake
其實還有很多問題想問 又怕問太多被嫌QQ 而且精華區也沒好好找
而且像是大部分常見的維生素礦物質營養補充品等適合何時吃...飯前or後...等
希望佐以有根據的說明來回答 這種要求有點過分@@ (好像還是問了XD)
那就.. 先謝過不吝回答我問題的高人們
: 都要有
: 巨量的可以不一定要螯合型式,但微量的最好要.
: 鉀、鈉、氯、磷可免, 從食物補充即可.
: 鈷不用另外寫,因為B12就是鈷的配位化物.
: 還有釩 鉬 矽
: 釩與鉻有相似作用.
: 鉬...不熟,看過忘了
: 如果含有茶多酚或兒茶素則不能有鐵,會起反應.
: 硒、鉻都要有200微克, 鋅10-30mg,銅2mg左右
: 其它有RDA的照RDA則可.
: 以上是有關礦物質.
: 維生素方面,先說B群,(這段也可以當做B群錠劑的評選方法)
: 第一件事請先數種類.
: B群種類最好要有10-11種,然後劑量要適當,
: B1 (Thiamin), B2 (Riboflavin), B6 (pyridoxine), B12, 菸鹼酸 (Niacin),
: 葉酸 (Folic acid) 泛酸 (pantpthenic acid), 生物素 (Biotin),
: 膽素 (Choline), 肌醇 (Inositol), PABA
: 最後一項PABA台灣地區販售的話不會有.
: 劑量的話B1 B2 B6 菸鹼酸這四項我個人會希望都不要超過50mg. 也不要低於10mg.
: 葉酸要有400-1000mcg,生物素要有50-300mcg,泛酸30-200mg,膽素 肌醇各數百mg.
: 最好有Time release.
: 維生素A, D, K,劑量大約在 RDA值附近即可.
: 有些配方維生素A 會用Beta-胡蘿蔔素部份或全部來代替。
: Beta-胡蘿蔔素與維生素A加起來不可超過6毫克.
: 維生素E 注意不要挑400IU的,400IU 已經被認為是太高的劑量,
: 但是低於30IU的話我也覺得略低.
: 個人認為最好是80-150 IU/Day.
: 維生素C的話不要挑500mg以上的,尚有一點疑慮
: 請選300mg以下的較好.
: 有time release佳,
: 或者是ester-C酯化的應該也不錯.
: 優良植化物或其它營養素,
: 茶多酚(Tea polyphenol或EGCG)、葡萄多酚(Grape seed extract)、茄紅素(Lycopene)、
: 薑黃素、Tocotrienol、
: 硫辛酸(Alpha lipoic acid)、Co-Q10、葉黃素(lutein)、玉米黃素、銀杏粹取(gingo
: biloba)、山桑子粹取(bilbarry)
: 槲黃素(quercetin),松樹皮粹取 (Picnogenol ?)
: 等等,都可以加分.
: 但特別注意有些比較賊的廠商,列這些劑量
: 是一般建議常用量的 比如說十分之一百分之一甚至更低,
: 比如說
: 30mcg Co-Q10
: 100mcg Grape seed extract
: 沒騙人但是有欺騙意圖,沒小心看劑量的會當作它有這成份.
: 其實少的可憐.
: 請把這些項目當作不存在.
: 要全部符合 我想不太可能. 自行斟酌自行取捨吧.
: 國外網站找較有機會. 國內不用看了.
: 還有 請不要來信要我建議品牌了.寫到品牌我就怕怕.
: 說不定有人認為我準備幫廠商打廣告.
: 我也不賣東西.
: 熬夜整理這些實在不符養生法則,
: 腦筋不太清醒了,有寫錯請見諒.
: 要去睡了
: ※ 引述《SanderLee (philosopher)》之銘言:
: : 可否請有相關專業知識的朋友推薦綜合維他命
: : 所謂配方好
: : 或者吃下去身體較無負擔
: : 台灣又買的到的有哪些?
: : 如果價錢先不考慮的話。
: : 我現在是每天吃善存
: : 六日有休息。
: : 謝~
--
Nico~~╲ ◤ ◢
─ ______█
╰˙﹏˙█
" ﹀◤
▕ ▏
--
也很不好意思第一篇文章就翻這麼就的文章出來回
只是看到正精采處不免一時腦筋不輪轉 有幾個疑慮想請板上高人指點
※ 引述《Naxos2000 (Naxos)》之銘言:
: 如果要挑選補充劑,寫點我的建議,請參考.
: 首先講礦物質部份
: 礦物質以螯合型式(Chelated),或有機形式的為佳
: 而氧化物形式或是無機鹽形式 等較差
: 舉個例我們平常吃的食鹽,氯化鈉,就是無機鹽
: 碘化鉀、氯化鎂等等 都是無機鹽,
: 碳酸鈣、氧化鋅、硫酸鎂、硝酸鉀 也都是無機鹽.
: 無機鹽礦物質經常有吸收率較差的問題, 而且會互相干擾.
: 吸收差,不要以為多吞兩顆就搞定,
: 問題在於每一種礦物質吸收率有的高有的低.
: 多吞兩顆有的已經過量了!
: 螯合型式的話會是一種或數種氨基酸來結合 (Amino acid chelated 螯合, AAC)
: 比如說天門冬酸鋅----鋅與天門冬酸結合,
: 有機酸的鹽,一般認為也可接受 (也有人把跟有機酸結合的叫Chelated)
: 像是蘋果酸鎂、檸檬酸鈣、葡萄糖酸鋅,等等.
: 好過無機鹽的,但是應該不如AAC 的.
: 鈣與鎂的部份有混到無機鹽是無可厚非啦,最常看到的是碳酸鈣,氧化鎂.
: 個人覺得這點可接受。不過,要求高的可剔除.
: 像牡蠣鈣 珊瑚鈣,都是吸收不太好的碳酸鈣.
: 有些廣告什麼天然牡蠣鈣 吸收多好之類的 看了笑笑就好.
: 有些動物鈣的來源會含鉛,請注意.
: 鈣鎂屬大量的礦物質.如果鈣鎂都選用是螯合型式的,
: 那麼,一天的錠劑份量可能會是四大顆。
: 只有像善X這種,每一樣礦物質都用無機鹽,
: 才有辦法做到一天一錠,而且是小小的一錠。
這段我看不懂是反諷還是補充說明
前一段提到無機鹽類形式的礦物質比較差是因為互相干擾跟吸收不好
(我以我淺薄的認知再補上一個可能
無機鹽中陰離子部分也有身體攝取量的考量
AAC或有機鹽比較不怕有多餘的擔心)
那為甚麼螯合形式的礦物質反而需要比較大量?
還是指分子比例的問題--相對於無機鹽,chelated form每一個大分子只能抓一個Ca離子
如果是這樣我的疑慮就變成 拿Ca (Dietary Reference intake,DRI) 1000mg來說
(以下兩行亂掰)
某無機鹽產品產品宣稱一錠含有500mg Ca 一天兩錠
某AAC產品因為分子比例因素所以一錠只能含有250mg Ca 一天就需要四錠
但 NAXOS大提到無機鹽吸收率普遍較差
是不是同樣到了胃腸道的有1000mg 無機鹽形式的bioavailability就比較差?
這邊我再提出一個非常非常基礎但我仍然搞不懂清楚的事情..
附一篇http://0rz.tw/5b34y 說明國內所使用的"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
雖然來源是全球最大?銷商amway XD
既然有了足夠攝取量or建議攝取量 那我在使用營養補充品的時候
怎麼去考慮到平日飲食中吸收的部分呢??
雖然是不至於超過Upper level啦..
題外話 台灣在食品添加劑的法規中 是允許
"一般食品,在每日食用量或每300g食品(未標示每日食用量者)中
,其鈣之總含量不得高於1800mg"....
最後又是一個無底洞般的問題..
就像NAXOS大會對Vit.C持保守態度(我對它是蠻OK的啦)
我對Ca也是持相當保守態度
對於體內鈣磷平衡的調控在下也有去了解過
鈣如何被體內運用 酸性下好吸收等也略知一二
只是不知道到底怎麼吃最適合自己 就像喝牛奶正反兩派都對是一樣的
: 礦物質種類要起碼有8到9種以上,
: 硒(Selenium)、鉻(Chromium)、錳(Manganese)、鋅(Zinc)、銅(Copper)、
: 鈣(Calcium)、鎂(Magnesium)、碘(Iodium),硼(boron)
鐵被排擠了 XD
這邊我也想問 有所謂酵母中就有鉻,也有所謂啤酒酵母硒(餵他們吃硒的樣子)
是不是這種的硒 鉻來源算是不錯的?
硒對男人好 嘿嘿 鉻跟調控血糖血脂也有關
這時又要抱怨一下國內的DRIs種類蠻少的@@
我手邊沒有美國官方的RDA
WIKI倒是很快找到DRI--根據WIKI 美國1997以後使用範圍更大的DRIs做完整的參考資料
http://en.wikipedia.org/wiki/Dietary_Reference_Intake
其實還有很多問題想問 又怕問太多被嫌QQ 而且精華區也沒好好找
而且像是大部分常見的維生素礦物質營養補充品等適合何時吃...飯前or後...等
希望佐以有根據的說明來回答 這種要求有點過分@@ (好像還是問了XD)
那就.. 先謝過不吝回答我問題的高人們
: 都要有
: 巨量的可以不一定要螯合型式,但微量的最好要.
: 鉀、鈉、氯、磷可免, 從食物補充即可.
: 鈷不用另外寫,因為B12就是鈷的配位化物.
: 還有釩 鉬 矽
: 釩與鉻有相似作用.
: 鉬...不熟,看過忘了
: 如果含有茶多酚或兒茶素則不能有鐵,會起反應.
: 硒、鉻都要有200微克, 鋅10-30mg,銅2mg左右
: 其它有RDA的照RDA則可.
: 以上是有關礦物質.
: 維生素方面,先說B群,(這段也可以當做B群錠劑的評選方法)
: 第一件事請先數種類.
: B群種類最好要有10-11種,然後劑量要適當,
: B1 (Thiamin), B2 (Riboflavin), B6 (pyridoxine), B12, 菸鹼酸 (Niacin),
: 葉酸 (Folic acid) 泛酸 (pantpthenic acid), 生物素 (Biotin),
: 膽素 (Choline), 肌醇 (Inositol), PABA
: 最後一項PABA台灣地區販售的話不會有.
: 劑量的話B1 B2 B6 菸鹼酸這四項我個人會希望都不要超過50mg. 也不要低於10mg.
: 葉酸要有400-1000mcg,生物素要有50-300mcg,泛酸30-200mg,膽素 肌醇各數百mg.
: 最好有Time release.
: 維生素A, D, K,劑量大約在 RDA值附近即可.
: 有些配方維生素A 會用Beta-胡蘿蔔素部份或全部來代替。
: Beta-胡蘿蔔素與維生素A加起來不可超過6毫克.
: 維生素E 注意不要挑400IU的,400IU 已經被認為是太高的劑量,
: 但是低於30IU的話我也覺得略低.
: 個人認為最好是80-150 IU/Day.
: 維生素C的話不要挑500mg以上的,尚有一點疑慮
: 請選300mg以下的較好.
: 有time release佳,
: 或者是ester-C酯化的應該也不錯.
: 優良植化物或其它營養素,
: 茶多酚(Tea polyphenol或EGCG)、葡萄多酚(Grape seed extract)、茄紅素(Lycopene)、
: 薑黃素、Tocotrienol、
: 硫辛酸(Alpha lipoic acid)、Co-Q10、葉黃素(lutein)、玉米黃素、銀杏粹取(gingo
: biloba)、山桑子粹取(bilbarry)
: 槲黃素(quercetin),松樹皮粹取 (Picnogenol ?)
: 等等,都可以加分.
: 但特別注意有些比較賊的廠商,列這些劑量
: 是一般建議常用量的 比如說十分之一百分之一甚至更低,
: 比如說
: 30mcg Co-Q10
: 100mcg Grape seed extract
: 沒騙人但是有欺騙意圖,沒小心看劑量的會當作它有這成份.
: 其實少的可憐.
: 請把這些項目當作不存在.
: 要全部符合 我想不太可能. 自行斟酌自行取捨吧.
: 國外網站找較有機會. 國內不用看了.
: 還有 請不要來信要我建議品牌了.寫到品牌我就怕怕.
: 說不定有人認為我準備幫廠商打廣告.
: 我也不賣東西.
: 熬夜整理這些實在不符養生法則,
: 腦筋不太清醒了,有寫錯請見諒.
: 要去睡了
: ※ 引述《SanderLee (philosopher)》之銘言:
: : 可否請有相關專業知識的朋友推薦綜合維他命
: : 所謂配方好
: : 或者吃下去身體較無負擔
: : 台灣又買的到的有哪些?
: : 如果價錢先不考慮的話。
: : 我現在是每天吃善存
: : 六日有休息。
: : 謝~
--
Nico~~╲ ◤ ◢
─ ______█
╰˙﹏˙█
" ﹀◤
▕ ▏
--
Tags:
養生
All Comments
By Linda
at 2007-09-15T13:36
at 2007-09-15T13:36
Related Posts
中秋健康餐 少用烤肉醬
By Franklin
at 2007-09-11T21:48
at 2007-09-11T21:48
忍屁會傷身 公然放屁糗!
By Brianna
at 2007-09-11T12:02
at 2007-09-11T12:02
《過敏肌膚趁早保養》秋老虎發威! 5招搶救過敏肌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07-09-11T12:01
at 2007-09-11T12:01
桂格黑穀王
By Michael
at 2007-09-11T11:12
at 2007-09-11T11:12
戒掉diy
By Candice
at 2007-09-11T05:42
at 2007-09-11T05:42